一根“竹”撬动一方经济
一根竹子,可以撬动多大的产业?
竹材人造板、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浆造纸、竹纤维制品、竹炭、竹醋液、竹笋加工品……与“竹”有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走进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工人戴着口罩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作业,眼前一派繁忙生产景象。
如今,龙竹科技通过技改升级、扩大产能,一根竹子从竹竿、竹叶到竹屑,全都利用起来深加工,挖掘附加值,研发出纯天然可降解的竹制牙刷柄、餐具、竹盘等以竹替塑产品,广受市场热捧,先后荣获“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20余项荣誉,202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在北交所上市企业,2022年1季度总产值达1.3亿元。
为了更好演绎“一根竹”的价值,建阳区依托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等平台载体作用,推行“园区+项目+人才”引才模式,组织园区赴江西赣州、广东惠州等地开展园区项目推介会,引进庄禾竹业建阳经济开发区新厂区、卓森木业、福达机械等8个项目,总投资达7.6亿元。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省毛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
六月竹乡,竹涛涌动,漫山遍野的翠竹葱茏茂盛。走进福建南平建阳,一幅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在眼前缓缓铺开。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适宜竹子生长,共有毛竹林面积62.08万亩,毛竹蓄积量11160万株,年产毛竹2173万株,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授予“中国特色竹乡”称号。长期以来,建阳区围绕推动优势资源转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竹乡”作用,突出做好“一根竹”文章,因地制宜建竹木人才“小高地”,做竹木产业“小巨人”,实现产才“双向赋能”。截至目前,建阳区现有规模以上竹加工企业17家,竹产业年产值 40.77亿元。
张正松 摄
“以竹代塑”助力“双碳”目标
竹子生长快,成材早,易成林,但由于加工工艺以及竹材本身易虫蛀、易霉变的特性,千百年来竹子长期停留在原竹利用和手工编织箩、簟、椅等日常生产生活用品的初级利用阶段。
“建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极力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把竹产业作为林产业百亿集群中的重点来培育,区政府投资2200万元与浪尖设计集团、庄禾竹业科技等龙头企业组建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以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优质资源+高端人才+研发创新’新路子。”建阳区副区长张华说。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及限塑禁塑的时代背景下,2021年7月,以龙竹科技集团为龙头、专家教授智库为支撑研发出的缠绕式竹吸管制造技术顺利通过中国竹产业协会组织专家组论证,并获得中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颁发的竹吸管专利。
据了解,缠绕式竹吸管是将软化后的竹片无刻痕展开,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刨切机制备出厚度为0.25±0.05mm的刨切薄竹片,采用热浸提、超声、臭氧等技术协同去色、防霉处理后拼宽、接长,沿竹纤维方向同向缠绕胶接形成连续圆筒,根据预设间距截断、斜切后,制备出缠绕式竹吸管。
缠绕式竹吸管通过“以竹代塑”模式促进低碳生活,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竹吸管毛利率水平预计达到45%以上,预计达产年产量可实现8亿支,对建阳发展竹产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引育留用”释放人才“红利”
依托建阳区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建阳经济开发区等平台载体作用,围绕林产工业、竹木设计等产业,由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牵头,组织8支招商引才“小分队”,前往云南昆明、浙江温州、广东广州等地开展招商引才活动。
推进人才新政,建阳区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南平市建阳区人才公寓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安排30余名竹木产业人才入住人才公寓,落实第一批2位竹木产业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房兑现,“我在人才公寓住了已经快五年了,我要是遇到什么问题,政府都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王晓民感激地说道,聚焦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建阳区开辟专属“绿色通道”,先后为30余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和转学难题。
谢兆 供图
建阳区正加速构建竹循环经济体系、加强竹林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竹林林地产出率、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做大做活竹文化产业,牢牢牵住竹产业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林海竹乡”生态屏障绿色生态建设,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余广聪 王晶 洪俊伟 童人虹)